来源:今日安报 文章作者:佚名
 

 

 
 
    “喝吧!感情深,一口闷。”对我们来说,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。在我国这个传统的礼仪之邦,饮酒不仅是客人热情、好客的体现,更成为一种交流感情、增进友谊的特殊方式。10月1日起,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《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》(以下简称《通则》)正式实施,《通则》规定,凡是酒精浓度大于0.5度的饮料酒标签上必须标示安全警示语。然而记者昨日走访发现,目前市场上标有“警示语”的酒可谓凤毛麟角,大多数人对于这一新规反应很淡然。质监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,他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一事情,必要时将组织对市场的执法检查。

   
 【事件】新规出台“一波三折”

    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《通则》中有这样的规定:“凡是酒精浓度大于0.5度的饮料酒标签上必须标示安全警示语。”质监部门推荐在酒标签上标示“过度饮酒有害健康”等警示语。据介绍,在酒类包装上标注如“过度饮酒有害健康”、“孕妇和儿童不宜饮酒”等警示语,这是我国首次以国标的形式对企业提出劝说语标示方面的要求。

    《通则》的出台可谓一波三折。河南许昌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王英是第一个提出酒厂要在标签上标注“喝酒有害健康”警示语的人,并因此三上法庭;历时8年,她向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全国人大及白酒行业主管部门递交相关材料,最终促使“劝酒令”的出台。王英的勇气和执著使她去年荣登央视“年度十大法治人物”榜。连日来,王英也一直在市场上走访,看这一规定是否“落了地”。原定于200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《通则》,由于酒类企业旧标签库存量太大、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等原因推迟到了今年10月1日起实施。

    就该规章公布之后延迟实施的问题,有法学专家曾发表评论认为是决策作出之前考虑得不够成熟。任何决策作出之前,有关部门都应请专家针对决策反复进行科学论证,并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,做到信息公开,此外,还要进行信赖保护,不能反复无常,随意修改,否则会破坏决策的公信力。

    【走访】新规落地尚需时日

    昨日上午,记者走访了思达、左右间等超市和烟酒商店,发现目前市场上标有“警示语”的酒可谓凤毛麟角。

    在省会郑州纬五路的一家思达超市内,记者在白酒货架上找了半天也没看到一瓶标有“警示语”的白酒;在品种琳琅满目的葡萄酒货架上,记者注意到葡萄酒的保质期一般都在8年左右,在这里,依然没有看到“警示语”的身影。

    该超市一位售货员告诉记者,白酒是没有保质期的,时间越长越好,这些酒已经进货很长时间了。当记者询问她是否知道10月1日后酒类产品要标注“警示语”的规定时,她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在位于郑州市纬二路的左右间超市内,记者在白酒货架上找到了一盒标有警示语的白酒,该酒是安徽金种子50度白酒,在红色包装盒的左上方标着两行黑体字:“过度饮酒,有害健康”、“孕妇和儿童不宜饮酒”。

    记者随机在超市内询问了几个顾客,其中有两位表示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过关于这个规定的相关报道,但对自己选购酒时是否会注意这

    细节,则大多表示不会在意,“只是一个提醒,对产品质量本身并没有影响。”

    采访中,某超市一位姓刘的营业经理告诉记者,目前市场上酒类产品卖的大多是以前的存货,10月1日后出厂的产品还很少,因此,如果消费者想买到标注有“警示语”的酒,可能还要等上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【说法】传统习惯VS“警示语”

|<< << < 1 2 > >> >>|
 
   


【相关内容】

华夏酒报:全球酒精饮料市场 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

王晋

八成酒饮料没标 “健康警示语”难上酒瓶

刘桥斌